——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70周年有感
在中國民主建國會建會70周年的偉大時刻,我們回顧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偉大歷程,緬懷先輩,傳承歷史,總結在多黨合作的理論和實踐中的新發展和新經驗,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奮斗方向。
一、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參政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
統一戰線作為黨的“三大法寶”之一,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建國六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根本大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寫進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政治綱領;2004年,新修訂的政協章程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納入了章程的內容。特別是在2005年2月,中共中央頒發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2006年2月頒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治協商工作的意見》,同年7月頒發了《中共中央關于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2012年2月,頒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這些文件適應了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凝結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共同智慧,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是政治協商的產物,也是團結合作的體現,在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015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人士擔任各級國家機關領導職務”。這些重要論述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意蘊深遠,體現了中共中央對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的高度重視與殷切期望,對鞏固發展新形勢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全面推進民主黨派工作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做好民主黨派工作的根本保證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各民主黨派幾十年來在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協商合作的歷史進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廣泛、最深刻的共識。在多黨合作的偉大實踐中,民建老一輩形成了以愛國主義、堅持黨的領導、自我教育為主體的優良傳統,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財富。新時期,民建以搞好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為主線,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學習多黨合作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點學習了黨的十八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新老主要領導人座談時的重要講話,《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以及中共中央兩個5號文件。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引導全省會員廣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切實維護和發展我省民主團結、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在繼承民建老一輩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以適應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民主黨派的永恒主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發展歷程充分表明,民主黨派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全省成員的積極參與。青海民建成立于1987年,經過30多年的發展,會員從成立之初不足十人發展到今天的近千人,民建會員始終表現出強烈的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信心和熱情,在青海政治生活、經濟建設和文教科技等領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多年來, 民建省委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心任務,建立健全參政議政工作長效機制,促進調研成果的轉換采納,探索組織工作和社會服務工作的新方法,積極實踐我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偉大事業, 工作不斷呈現新亮點,自身建設不斷實現新突破,使民建組織始終保持了生機與活力。
——參政議政工作。建立起以省委會牽頭,專委會及會內外專家學者等共同參與的社會化調研機制,初步形成了以課題為紐帶,以省委會業務部門為依托,經費保障、課題選擇、中期推動、成果評比、表彰獎勵、成果轉化等各個環節相互銜接的工作思路和機制,保障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和高質量完成,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的整體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斷提升。2012年至今,向全國全省“兩會”和有關部門提交的提案、大會發言、社情民意達100余件。其中,針對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和治理、關注失地農民生活、新型城鎮化、東部城市群建設等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引起了中央領導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多項意見建議得到主要領導的批示和落實,參政議政工作成果顯著。
——宣傳工作。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與行”活動,不斷探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途徑,通過不斷豐富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動內容和載體,以一些特殊節點為契機,加大學習教育宣傳力度,開展主題宣講、理論研討、政治教育等系列活動,如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共“五一口號”發布60周年、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65周年、學習和繼承孫起孟同志優秀品質、收看電視劇《黃炎培》、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等重大活動為契機,召開專題座談會、文藝演出、書畫攝影展、理論研討、征文等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教育全會成員不斷增強自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組織工作。依照“不干預、多支持、多指導”的工作原則,制定《民建青海省委領導班子聯系基層組織制度》,明確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專委會和支部制度。用以點帶面的形式,由省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分別牽頭各基層支部,按照“五個一”的工作要求開展基層支部活動、指導各專委會開展具體工作,使基層組織工作有制度、有計劃、有安排,活動有抓手、有載體、有內涵,避免了基層組織工作的盲目性,確;鶎咏M織能夠隨時與省委會保持聯系、步調一致。這種層層負責的網狀結構管理體系,把省委會各級領導班子成員與各專委會、各基層組織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基層組織活動不僅在會員思想教育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緊緊圍繞省委會的中心工作,在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社會服務工作。多年來,民建各級會員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實施教育扶貧、智力扶貧等活動,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自2009年,民建青海省委秉承民建中央思源精神,舉辦了“共慶祖國60華誕——民建會員企業家思源工程2009溫暖之旅”公益活動。自此,“思源工程-----溫暖之旅”系列公益活動作為青海民建社會服務的品牌活動延續至今。青海民建會員企業青海華實科技投資管理集團和大批新浪網友通過民建中央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款1800萬元,設立的“思源園丁獎”,每年獎勵在青海貧困地區教育戰線的優秀工作者,為民建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2010年我省玉樹地區發生大地震時,民建中央積極協調,全國各級民建組織和廣大會員積極參與,通過各種渠道為災區捐款捐物共計人民幣約2.14億元,為災區重建貢獻民建組織的力量。
四、展望未來,順勢而為,努力開創新時期參政黨工作新局面
青海民建始終堅持把學習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升領導班子“五種能力”建設作為加強班子能力建設的出發點與立足點。牢牢把握“一個參加、三個參與”的實質和內容,通過不斷深化“同心”思想教育,積極開展“同心”主題活動,引導廣大會員繼承和弘揚老一輩在多黨合作實踐中形成的政治信念、優良品質和高尚風范。牢固樹立勤奮好學、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牢固樹立言之有物、有的放矢的良好文風;牢固樹立維護大局、民主團結、心系會員、廉潔自律、甘于奉獻的良好作風,始終保持參政黨發展進步的生機與活力。積極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并肩,團結協作,不斷提高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的能力。積極參與民主協商,形成科學決策,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中發揮民主黨派作用,在維護執政黨地位中發揮民主監督功能,在親密合作中當好諍友、摯友。隨著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深入進行,運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自覺性不斷增強,為民主黨派自身發展和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